京津冀合作--鴿產業富民示范項目精準扶貧1.2萬戶
原發表日期:2018-10-18
來源:鴿業分會
作者:北京優帝鴿業有限公司
肉鴿養殖具有節水節能環保等特點,不僅空間小見效快,而且對當地環境影響小。小鴿子、大產業,在鴿業龍頭企業發揮高精尖的引領帶動作用,將更好地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落地,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扶貧項目。
產業扶貧 帶動當地1.2萬戶農民增收脫貧
阜平縣地處河北省保定市西部,為全山區縣,山巒綿亙,境內地形復雜。今年五月份,中國畜牧業協會鴿業分會副會長單位、野谷健康產業集團精準扶貧項目——“中國·阜平首家鴿產業富民示范項目” 落戶河北省阜平縣,該項目計劃建設周期為2年,建設規模為50萬對生態高效硒鴿基地,未來將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鴿產業基地,預計總投資為2.1億元,到2019年,50萬對生態高效硒鴿項目全部投產后,預計可向市場提供優質種鴿20萬對,實現年銷售收入1.805億元,利潤4840萬元。同時50萬對生態高效硒鴿基地,可直接解決5.1萬畝玉米銷售問題(其中高粱、豌豆等雜糧3萬畝),為周邊農村居民提供就業崗位3800個,并每年穩定輸出約4000萬元崗位工資,此外,該項目通過利益聯結機制,每年向1.2萬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1470萬元,真正加快阜平縣老百姓脫貧致富進程。
從養殖再到種植 生態農業循環模式落地生根:
新奠基的園區將建立一條完整的循環有機農業產業鏈。以硒鴿養殖為核心,將鴿糞加入艾蒿、苦楝子等8種中草藥及生物菌,進行發酵和無害化處理,制造有機肥料,以增加肥料中的礦物質及碳元素,凈化并平衡土壤中的氮磷鉀,消除土壤中的病蟲害,再加入有機硒,用這種富硒肥料種植蔬菜及水果,同時讓植物秸桿及動物廢棄物進入沼氣池,并將沼渣、沼液再返還土壤,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,減少病蟲害,形成封閉的環保生態鏈,該循環農業的生產模式,杜絕了環境污染,從源頭保證了生態安全,并可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。隨著種鴿扶貧產業基地的成功落地,生態農業循環模式將在當地落地生根,并對當地農業起到示范與領航的作用。